DB5305∕T 177-2024 蔓生型菜豆管网立架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
ID: |
DDB0419596604CAFB956B8236CBA05B2 |
文件大小(MB): |
0.24 |
页数: |
11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CCS B 31 DB5305,保山市地方标准,DB5305/T 177—2024,蔓生型菜豆管网立架生产技术规程,2024 - 09- 10 发布2024 - 12- 10 实施,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5/T 177—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昌宁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站、保山市植保植检站、,保山市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富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志杨、杨和团、林伟鹏、杨丽娟、蔺应达、杨丽萍、李玉华、邰杰、李谦、,杨槟瑜、赵炳勇、张孝、金瑜琦、张洪喜、邢贵荣,DB5305/T 177—2024,1,蔓生型菜豆管网立架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蔓生型菜豆管网立架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立架材料及拱架制作、大田,种植、采收与分级、储藏保鲜、包装与贮运、抽样检测、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蔓生型菜豆管网立架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896 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准则,NY/T 1055 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NY/T 1056 绿色食品储藏运输准则,NY/T 1062 菜豆等级规格,NY/T 110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T 1202 豆类蔬菜储藏保鲜技术规程,NY 2619 瓜菜作物种子(菜豆、长豇豆、豌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蔓生型菜豆,具有缠绕茎,能够攀附或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的菜豆属植物,3.2,管网立架,将加工成型的镀锌圆钢管作为支撑拱架,拱架间覆盖爬藤网并用吊蔓绳、铁丝等材料加固后建成的,菜豆爬藤立架,4 生产环境,DB5305/T 177—2024,2,4.1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4.2 适宜区域,海拔600 m~1 350 m,土壤质地类型为壤土或粘壤土,4.3 次适宜区,海拔1 350 m~2 500 m,土壤质地类型为壤土或粘壤土,5 立架材料及拱架制作,5.1 立架材料,每667 ㎡需要长6 m的Φ15镀锌圆钢管156根、长0.15 m的14#螺纹钢312根、宽5 m的爬藤网280 m、,吊蔓绳600 m、14#铁丝30 m,5.2 拱架制作,用弯管机对镀锌圆钢管塑型,成型后在钢管两端焊接螺纹钢,做成跨度为2.0 m的拱架。拱架的肩,高1.9 m(包含0.1 m的螺纹钢段和1.8 m的圆钢管)、弦高0.6 m、弦长2.4 m,6 大田种植,6.1 播前准备,6.1.1 土地耕整,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留地膜和作物秸秆,每667 ㎡均匀撒施生石灰20 kg~25 kg,然后对,土壤进行深耕翻晒处理,播种前细耙整平,6.1.2 开沟理墒,开沟理墒,墒宽0.8 m,沟宽0.4 m,墒高0.15 m~0.2 m,6.1.3 管网架设,6.1.3.1 插拱架:每个拱架覆盖两墒,将拱架两端分别插在相邻两墒的外侧,入土深度为0.3 m,间,距为1.8 m,全面检查拱架间距、垂直度、拱面平整度,6.1.3.2 铺网:将爬藤网覆盖在拱架上,然后用吊蔓绳将爬藤网绑缚在拱架上,6.1.3.3 固定:墒面两端的拱架用14#铁丝连接做成外拉地锚加固,6.1.4 覆膜,管网架设完成后,墒面中央铺设1条滴灌带,覆盖地膜,边缘用土压实,6.2 播种,6.2.1 品种选择,DB5305/T 177—2024,3,选用抗病和抗逆性强、丰产稳产、商品性好、耐储运的良种,如保无筋豆1号、金美特豆王、超级,白架豆、SQ绿龙5号等。种子质量应符合NY 2619的规定,6.2.2 播种量,每667 ㎡播种量为3.5 kg~4.5 kg,6.2.3 种子处理,每1 kg种子用22%噻虫?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3 ml~4 ml拌种,晾干后播种,6.2.4 播种时间,海拔600 m~1 350 m区域,8月中旬至9月下旬播种;海拔1 350 m~1 800 m区域,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海拔1 800 m~2 500 m区域,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6.2.5 播种方法,单行穴播,穴距0.2 m,将拌种后的种子直播于种植穴内,每穴播种3~4粒,播种深度为4 cm~5 cm,播种后浇一次透水。注意种子不要裸露在外,6.3 田间管理,6.3.1 间苗,出苗后及时引苗出膜。豆苗长至2~3片真叶龄进行间苗,每穴留双株壮苗,6.3.2 整枝引蔓,进入抽蔓期,每株选留3~4条健壮藤蔓,并定期人工引蔓上架,6.3.3 中耕、疏叶,结合除草进行中耕。花蕾初现时,摘除底部老叶和过多叶片,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开花,结荚,6.4 科学施肥,6.4.1 施肥原则,有机无机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6.4.2 基肥,每667 ㎡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800 kg~1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600 kg~800 kg、复合肥(15-15-15),30 kg~50 ……
……